试读已结束,还剩26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归去来兮辞并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课件》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1.58 MB,总共有36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36页
- 1.58 MB
- VIP模板
- pptx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并序陶渊明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是他隐士情怀的最好表白。导入教学目标了解辞这一文体的特点,背诵全文;壹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引、策、行、乘”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贰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作者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品读其人生之趣。叁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作品:《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作者简介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前期(41岁以前)后期(41岁以后)作品简介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诗歌文章写作背景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四十一岁的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这是作者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几天的彭泽令。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就是其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题解“辞”源于屈原创造的诗体“楚辞”,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特点:①句式散化,一般押韵。②两句一组,四句一节。③四、六字句为主,一般每句三拍。回去助词,无义语气词文体序文“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写作的缘起。(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本文小序,理解本文的内容及写作缘起。序序文余家贫,耕植❶不足以自给。幼稚❷盈室,瓶❸无储粟,生生❹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❺。会有四方之事❻,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❼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❽家百里,公田之利❾,足以为酒,故便求之。①耕田植桑②小孩③盛粮食的器皿④动+名,维持生活⑤没有门路⑥出使到外地去的事⑦被⑧距离⑨公田收获的粮食就任彭泽的心境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序文及少日,眷然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❷所得;饥冻虽切❸,违己交病❹。尝从人事❺,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❻,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❼,当敛裳宵逝❽。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①思念的样子②造作勉强③急迫④身心都感到痛苦⑤做官⑥叹息⑦庄稼成熟⑧收拾衣裳,昼夜离去弃官归田的缘由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序文探究自己的本性使然是最根本的。“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思考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从学过的哪首诗词中可以看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惆怅飏熹微樽觞眄庭柯矫岫翳盘桓棹窈窕遑遑皋诵读感知chóuchàngyángzūnshāngmiǎnjiǎoxiùyìhuányǎotiǎohuánggāozhàokēxī文本研读--第一段归去来❶兮,田园将芜胡❷不归?既自以心为❸形役,奚❹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❺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❻;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❼昨非。舟遥遥以轻飏❽,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❾熹微。①助词,无义②何,为什么③被④何,为什么⑤主谓之间,取独⑥补救⑦表并列⑧飞扬,形容船行驶较快⑨主谓之间,取独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出仕解析“已往”“昨非”自责自悔文章第一段作者说明了辞官归家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作答)作者对此的情感态度从哪几句能看出?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归隐“来者”“今是”自恕自慰后四句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文本研读--第二段乃瞻衡宇❶,载欣载❷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❸。三径就❹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❺樽。引❻壶觞以自酌,眄❼庭柯❼以怡❼颜。倚南窗以寄傲,审❽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❾常关。策❿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⑪遐观。云无心以出岫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⑬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①简陋的房屋②一边……一边③省略“于”④接近⑤满⑥取,拿⑦斜视;树枝;使愉快⑧明白、知道⑨表转折⑩拄着⑪表承接⑫有洞穴的山⑬阳光暗淡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解析文章第二段作者抵家后有哪些活动?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抵家载欣载奔欣喜若狂居室引壶觞以自酌舒适安逸涉园园日涉以成趣留连忘返归家后的日常生活怡然自得解析从第二段中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的语句,仔细加以品味。“松菊”是作者淡泊而又孤傲的人格的象征。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感无限欣慰——世事变迁,世态炎凉,惟我不变。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虽是陋室,却怡然自得,有淡泊明志之意。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托物言志。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文本研读--第三段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❶兮焉❷求?悦❸亲戚之情话❹,乐❺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❻,将有事于西畴❼。或命巾车,或棹❽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❾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❿。①助词②什么③使动,使喜悦④知心话⑤使动,使快乐⑥⑦状语后置⑧动词,用桨划⑨羡慕⑩将要结束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解析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巾车孤舟出游之乐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的隐士情怀之表露。文本研读--第四段已矣乎❶!寓形宇内❷复几时,曷❸不委心❸任去留❸?胡为❹乎遑遑欲何之❺?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❻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❼。登东皋❽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❾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❿!①算了吧②天地间③何,为什么;随心;生死④为什么⑤宾语前置,到哪里去⑥留恋,爱惜⑦除草培苗⑧高地⑨姑且;顺随自然⑩宾语前置,怀疑什么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解析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渊明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3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复几时委心任去留遑遑欲何之承上而问富贵浮云恬然自乐自我解答乐天安命卒章显志解析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陶晚年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这股济世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追求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通过归隐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体现的正是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证据小结归隐原因和过程归家后的日常生活抒发诗人情怀自责自悔:悟已往之不谏自恕自慰:知来者之可追抵家:欣喜若狂居室:舒适安逸涉园:流连忘返亲友往还,互诉衷肠琴书为伴,消除忧伤春天来临,耕种西畴驾车乘舟,恣意遨游随遇而安,乐天安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质朴凝练音韵和谐艺术手法语言特色拓展探究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对官场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拓展探究陶渊明的归隐是其对黑暗现实完全绝望后采取的一种无奈的守志方法。他的归隐有一种苦涩的味道。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行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结语陶渊明的归隐是其对黑暗现实完全绝望,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继而洁身自好的必然选择。虽然其本身有着“性本爱丘山”的一面,但这样的选择更多的却是一种苦涩与无奈,他只能寓情山水,聊以自慰。这也是我国古代众多文人的“通病”。补充隐士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途或不满浊世等,而采取的一种避世的人生态度,是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高洁人格体现。隐士文化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晋·陶渊明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安贫乐道,超然物外,有着高洁志趣的隐士形象。作者形象中国文人真正的中国文人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屈原因美政不得施行而沉尸汨罗;李白一生率性追求终以捞月赴死;王国维为一生钟情的文化而飘然跳湖;……他们是伟大的,因为他们都能固守自我的神圣领地。屈原李白王国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名言名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尔》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宋史﹒隐逸列传》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