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由来与习俗
“元旦”相传起源于三皇五帝,意味着“初始之日”的这一天,顾名思义代表着一年中的第一天。传说上古的尧舜时代,实行禅让制,在位者为公为民,很受百姓爱戴。到大禹时,祭祀先帝尧舜,大家就把那一天当作一年之始,成为“元旦”或“元正”。
而“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房玄龄等人所写的《晋书》中:“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晋朝诗人辛兰曾有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录的就是当时“元旦”互相庆贺的情景。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一年中有两个新年的国家,这还要从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说起。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而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又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朝时,始皇统一六国,又改阳春月即十月为正月,“元旦”又变成了农历十月初一。 那时候的“元旦”到底是哪天,是随着王朝的更替而不断变化的。 汉武帝时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此月第一天即夏历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统一了规范,直到清末。
现代历法中分为公历和农历两种,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利,以便于统计”,定正月初一,也就是古代的“元旦”为春节,而公历1月1日为新年,也就是现在的“元旦”。
后来民国政府为了让公历“元旦”和古代过年的习俗融合起来,做了很多努力。但千百年来,习惯了农历的民间百姓对公历实在不感冒,仍旧按农历过年。 不过正月初一为"春节",而1月1日为“元旦”的说法却逐渐在潜移默化中被接受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一年中,会出现两个新年的原因。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展开剩余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