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已结束,还剩41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二《窦娥冤》PPT课件》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1.07 MB,总共有51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51页
- 1.07 MB
- VIP模板
- pptx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窦娥冤关汉卿《汉书·于定国传》记载:“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那中枯旱三年。”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古典戏曲、元杂剧的相关知识。2、把握剧中的戏剧冲突和人物的性格特点。3、品味唱词,体会本剧的曲词特点。4、品读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探究浪漫主义情节的作用。一戏曲的基础知识了解元曲杂剧散曲小令(一宫调一曲子)套曲(一宫调数曲子)散曲+“科”+“白”唱唱+演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代,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艺术形式“元杂剧具有完整、严密的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杨景贤《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每本戏仍是四折。这很像后世的连台本戏或连续剧。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个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主唱的叫旦本戏。艺术形式所谓的“折”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幕”,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又说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以包含多个场次;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四折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序的套数构成。元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安排在第一折之前的,称为开场楔子;置于在各折之间的,称为过场楔子。楔子本义是木器榫合处为弥缝填裂而楔入的小木片,在元杂剧中它所起的是绵密针线或承前启后的作用。音乐曲调•在音乐上,杂剧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宫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子分许多宫调。每一折用一个套曲,每一个套曲一般都连缀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组成。•每折一个套曲,常见的是第一折用仙吕,第二折用南吕,第三折用中吕,第四折用双调。•曲牌,是曲调的名称。如课文中的【正宫】【端正好】,【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是曲牌名。剧本构成杂剧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组成。曲词是有严格韵律的新诗体。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有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科介”即“科范”,规定主要动作、表情、舞台效果等。杂剧角色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净是性格暴烈的男演员。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作家作品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作家作品关汉卿自我评价“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zhòu,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作家作品“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四大悲剧《窦娥冤》作者——关汉卿《汉宫秋》作者——马致远《梧桐雨》作者——白朴《赵氏孤儿》作者——纪君祥四大爱情剧《拜月亭》作者——关汉卿《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墙头马上》作者——白朴《倩女离魂》作者——郑光祖二文本感知楔子(序目):窦父赶考,留下孤女第二折(发展):窦娥蒙冤,被判斩刑第三折(高潮):窦娥怨恨,死前发誓第四折(结局):窦父巡查,冤情昭雪1.参看注释,概括故事情节。解赴刑场婆媳诀别刑场三誓指斥天地鸣冤叫屈后街相见诉说冤情怨气冲天冤情昭然冤悲恨【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三文本探究内容1、“窦娥冤”她有何冤?(1)流氓张驴儿误把自己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2)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被判以死刑;(3)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又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2、窦娥的人设中隐喻了什么?赋予了她传统社会的一切美好品质剥夺了一个弱女子在当时所能获得的一切帮助三岁亡母,七岁失父,十八岁丧夫,婚后无子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桃杌太守是个昏官失去了“亲”的帮助失去了“友”的帮助失去了“官”的帮助3、“亢旱三年”是否有损窦娥善良的人设?因其诅咒而受“亢旱三年”之苦的并不仅仅是官吏,而主要是楚州当地百姓。这是一种社会的“连带责任”或“集体责任”。因为窦娥诅咒官吏,诅咒自然,乃至诅咒同胞,才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也更真实。4、为什么给窦娥平反的必须是窦天章?因为此案已经没有任何其他利害人提起申诉。只有让窦娥家属出场,这场冤案才能洗雪。因为只有父亲才会关心自己女儿的命运因为只有父亲才会有不计成本为女儿平反的责任因为只有父亲才会相信自己女儿的述说因为只有父亲才对女儿有负疚之心代表着了“”亲的帮助的回归窦天章:一举及第,加封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皇帝圣明皇帝派出钦差——皇帝英明钦差平反冤案——皇帝高明5、为什么给窦娥平反的必须是窦天章?代表着了“”官的帮助的回归四文本探究——形象1、【滚绣球】中的窦娥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从中又可看出窦娥怎样的人物形象?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满腹的冤屈和怨恨的她看清了自己身处于一个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黑暗腐朽的社会,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不满现实的反抗精神。2、窦娥为什么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对形象和主题有什么作用?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而作者越是刻画她的善良,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窦娥已走在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加深刻3、窦娥临刑前对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应如何理解?它们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刻画出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悲痛心情,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现了她的善良、孝顺。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4、窦娥临刑前对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应如何理解?它们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增强悲剧气氛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5、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分别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愿望?第一个誓愿血溅白练第二个誓愿第三个誓愿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桩比一桩强烈,把戏剧推向高潮,窦娥的反抗精神和刚烈性格得到最强烈、最深刻的展现。同时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僚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6、如何理解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7、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不行,第一桩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桩让白雪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桩是要楚地抗旱三年,为的是“官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不仅证明自己的冤屈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8、总结窦娥形象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9、其他人的人物形象蔡婆婆胆小、糊涂、懦弱、逆来顺受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无赖、狠毒、品行恶劣象征横行乡里的恶势力张驴儿贪财凶暴、草菅人命象征司法不公、政治腐败桃杌五文本探究——语言1、【滚绣球】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其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是怎样的?①窦娥先前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她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②情绪变化过程:对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2.这支曲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①这支曲子主要运用了呼告、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②这些修辞手法使窦娥的斥骂天地高亢激越、酣畅淋漓,这实际上暗含着主人公对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满腔怨恨。3.《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的内容不一样。在《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在《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你认为哪句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古名家杂剧》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曲选》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语气强烈;《古名家杂剧》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曲选》本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曲选》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既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这些,正是《古名家杂剧》本的不足之处。•楔子、第一折————仙吕宫清新绵邈•———————第二折南吕宫感叹伤悲•———————第三折正宫惆怅雄壮•———————第四折双调健捷激袅六主旨1、窦娥的大悲剧是什么造成的?高利贷剥削(间接原因)官吏贪污、狱刑黑暗和恶霸横行(直接原因)个人性格等(次要原因)高利贷是封建剥削的特征之一,而在元代则达到了最高峰。帝王、后妃、贵臣、军官及寺豪强地主,都通过“斡脱所”这个法定机关进行高利贷剥削。地方上的土财主则开解典库作为高利贷私营的场所。本银一锭,满一年,本息共二锭;满十年,本息共计一千零二十四锭(羊羔儿息)。满期,若无力偿还,那么债户的牲畜、房屋、田地及妻室儿女便当做抵押品被抢走;再不够,就连累到子孙宗族和亲友。泼皮无赖也是种族压迫的象征之一。他们多是蒙古人或色目人,属于统治阶级中的游民身份,依仗着与统治者的某些关系,到处游荡,惹是生非,向南人、汉人进行勒索、讹诈和侮辱。元统治者召集大臣商议对付之法,官书中也屡有禁令,但收效甚微。•衙门暗无天日、官吏贪污昏聩、毒刑冤狱接连不断,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而官吏们又都无心正法。•梼杌:“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我做官人只爱钞,再不问他原被告;上司若还刷卷来,厅上打得狗也叫。”“虽则居官,律令不晓;但要白银,官事便了。”“官人清似水,外郎白如面;水面打一和,糊涂成一片。”•“”人是贱虫,不打不招。•“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挨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俺这衙门如锅灶一般,囚人如锅内之水,衙役人比着柴薪,令吏比着锅盖。怎当他柴薪爨炙;锅中水被这盖定,滚滚沸沸,不能出气,蒸成珠儿,在那”锅盖上滴下,就与那囚人衔着冤枉滴泪一般。•“”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窦娥冤》通过写窦娥的悲剧故事,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同时也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强烈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纵凶的罪恶。窦娥的反抗精神实则是关汉卿反抗精神的表现;三桩誓愿的实现,实则也表现了关汉卿的战斗信心和胜利信心。主旨概括“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亚里士多德)悲剧人物是“”比我们好,但又“”“”不完美、遭受了不该遭受之幸的人。悲剧情节的主要成分是“”“”“”突转发现和苦难。(《诗学》)如何读懂悲剧?•1.理解那些看似偶然或带有幻想特征的情节。张驴儿想毒死菜婆婆却害死了()。窦娥法场发誓愿引发()周朴园偶然想起让()拿()哈姆雷特误杀()•2.探讨其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把握人物承载的思想意义。•“”悲剧人物导致悲剧结局的行动,古典诗学称之为过失。•表现为:①悲剧主人公因性格缺陷或对真实情况暂时无知而采取•的行动;•②悲剧主人公面对两难处境时作出的某种自觉选择;•③悲剧主人公犯下过失,而又自觉承担这一过失的后果,•宁愿毁灭,也不向悲剧命运低头。••窦娥本不愿意受冤认罪,但为了救菜婆婆,不得不含冤负屈。•盗火的普罗米修斯•3.全面看待悲剧作品的情感价值和思想认识价值,避免简单化,浅层化,单一化。拓展延伸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文精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