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水调歌头》PPT优秀课件》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3.09 MB,总共有21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21页
- 3.09 MB
- VIP模板
- pptx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水调歌头1.了解词在形式上的特点。2.结合诗歌内容、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情感走向,熟读成诵。3.理解诗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本课目标4知识卡片“词”又名诗余、乐府、填词、长短句。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水调歌头”,是词牌名。5走近作者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倾听配乐范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月知味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ǐngchénquèqióngqǐchán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及缘由。怀念弟弟子由,从“兼”可知词的情感不只是怀念子由。你从词前小序读出了什么?问月悟情写作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本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两者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思考思考自由诵读,看看作者还传递出了哪些情感呢?词人问了青天什么问题?“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问天天上有什么呢?明月、宫阙、琼楼玉宇。还可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词人对天上有什么感情?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天上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作者向往之,从“归去”可以看出来。天上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作者真要飘然离去的时候又徘徊犹豫了,从“恐”可以看出来。作者在现实中政治失意、手足分离,所以想要找寻一个完美的世界,最终没去的原因是什么?对人间的留恋,从“何似”可看出天上虽美,却比不上人间温暖的烟火气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为什么有此一问?作者好像对月有怨恨,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问月作者的“问心”之语是哪几句?怎么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实质上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释怀,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问心如何理解结尾两句的含义?词人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问候和祝福:尽管人间有离别、有缺憾,但生活在月光照耀下的世界,和天涯相隔的亲人共赏一轮明月,也是一种安慰。词人情感得以升华,表达出普天下所有人的心愿,堪称千古奇绝。问候浪花朵朵水调歌头祝愿“共”“古难全”释怀问心惆怅“偏”问天问月问梳理小结《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世上不会有永远,有团聚就有分离。人世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顿悟“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虽然不能团聚,也能“千里共婵娟”:这也许是最明智,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吧!品月明理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答舍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答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回洲》赏月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