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已结束,还剩10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念奴娇·过洞庭》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二PPT课件》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1.49 MB,总共有20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20页
- 1.49 MB
- VIP模板
- pptx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念奴娇过洞庭》【南宋】张孝祥【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洞庭湖说起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词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huì】,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作品有《于湖集》,词集为《于湖词》。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正确读音尽挹yì澄澈chéngchè细斟zhēn萧骚sāo玉鉴琼田qióng学习任务1:尝试批注阅读,从诗词意象、写作手法、表达情感、巧妙用词、个人体悟等角度,基于文本批注。【每人批注不少于5处】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批注示例1:“着我扁舟一叶”,在“玉鉴琼田三万顷”的广远背景之下,诗人就似一叶扁舟,必然让词人,生发一种渺小的压迫感、孤独感。再联系注释,此时词人罢官北归,自然心境不太好。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批注示例2:“洞庭”“中秋,先点明地点和时间,而”素月分辉“,又说明是月夜,这样的景色,自然让词人悠然自得,满心有妙。但是,在这样的美景下,词人本该只有愉悦,但是回看自身,后文即交代“短发萧骚襟袖冷”,可见词人自身凄凉、落魄,两相对比,夜晚月色美景,更衬托哀情。批注示例1:“岭海经年”与“肝肺皆冰雪”,在岭外一年左右的官场生活,诗人越发感到自身品节的高贵,“肝肺皆冰雪”即是写照。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批注示例2:“着我扁舟一叶”有着词人的孤独、压迫、渺小之感,“短发萧骚襟袖冷”更见词人的落魄、凄凉。但是词人也在寻找一种解脱,“万象为宾客”,即可见,词人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解脱,与自然融合,超越世俗的荣辱得失。这样,他才能让内心得到解脱、得到生存的答案。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批注示例3: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在当时的情形下,本该痛苦、难过、悲伤,但是词人却以”稳泛沧浪空阔“,来随之对比,就透露着词人胸怀的博大、不俗的气度,也透露着想到当看淡荣辱得失而实现自我救赎的可能。资料链接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反对屈辱的”议和”,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职。乾道二年八月,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这首著名词篇。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5岁。在写作此词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文《观月记》,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学习任务2:探究:张词和苏轼《赤壁赋》的内容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相同:(1)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有自由飘逸之感。(2)张孝祥面对美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苏轼面对美景有“凌万顷之茫然”之感受,二者均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不同点:(1)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小人的不屑;(2)而苏轼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思想。学习任务3:探析诗词中的扁舟意象,子任务如下:(1)整理诗词中有关扁舟的诗词;(2)扁舟有怎样的含义;(3)扁舟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情怀;(4)扁舟在诗词中又怎样运用。呈现学习成果:有关扁舟的诗句整理:1.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孟浩然《自洛之越》4.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5.谁家短笛吹杨柳,何处扁舟唱采菱。——章甫《湖上吟》6.扁舟三峡备艰难,幸脱风波魄未安。——度正《至喜亭诗》7.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呈现学习成果:(2)以“我对扁舟的认识”为主题,写一篇文学短评,不少于300字,具体题目自拟。扁舟意象的流变“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文学短评示例1:扁舟在文人心中的意义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一条小船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文学短评示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