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课件PPT下载

出处:老师板报网 时间:2023-07-13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课件PPT下载1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课件PPT下载2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课件PPT下载3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课件PPT下载4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课件PPT下载5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课件PPT下载6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课件PPT下载7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课件PPT下载8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课件PPT下载9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课件PPT下载10

试读已结束,还剩28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找家乡的名片》教学课件PPT下载》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2.68 MB,总共有38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38页
  • 2.68 MB
  • VIP模板
  • pptx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单价:9.99 会员免费
寻找家乡的名片——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统编版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语言目标思维目标价值目标123学习目标1.在通读第一单元4篇课文的基础上,从段、篇的角度梳理作者是如何选材、组材的。2.赏析四篇文章独特的言语形式和情感,从字、句等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独特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并借鉴、迁移和学习运用。1.分析、比较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在选材、组材上的特点,从人、物、民俗、风情等方面画出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和概括能力;2.能够通过分析选材、组材,理清文章逻辑线索,构建逻辑思维的初步意识。在“家乡名片”设计的活动中,加深对家乡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的认知,体会不同地方独特的生活方式蕴含的地域文化。立足文化差异,尊重不同地域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班级准备举办一个“家乡的名片”漂流活动,制作一本“家乡名片集”,请你为此次活动创作一篇散文或诗歌。核心任务要求:1.选择典型的人、物、事和风土民情作为家乡名片的构图主体。2.布局谋篇要讲究,根据素材选择合适的文章结构。3.能用本单元习得的方法让语言表达生动。4.用散文或诗歌的形式表达对故乡的独特情感,散文字数800-1000字,诗歌不少于10行。5.收集全班的作品,举办一个“家乡的名片”漂流活动,制作一本“家乡名片集”。第一课段寻找他乡的名片(课时安排:4课时)核心任务学习任务课段任务阅读四篇课文,梳理课文是如何进行选材和组材的,完成他乡名片卡和名片要素结构图。1.朗读四篇课文,了解本单元所有“他乡”的基本信息,填好“他乡信息表”。2.默读四篇课文,从人、物、民俗、风情四个角度,在课文中找出他乡名片的关键要素,完成“他乡名片卡”。3.画出每一篇文章组织这些“名片”要素的结构图。课文资源鲁迅《社戏》、贺敬之《回延安》、刘成章《安塞腰鼓》、吴伯箫《灯笼》四篇课文相关内容。百度地图。补充资源学习资源完成任务1.通读《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四篇课文。2.使用搜索引擎,了解本单元所有“他乡”的基本信息,填好他乡信息表。作者及课文他乡距你居住地的距离简要信息鲁迅《社戏》浙江绍兴贺敬之《回延安》陕西延安刘成章《安塞腰鼓》陕西安塞吴伯箫《灯笼》山东莱芜完成任务3.默读四篇课文,从人、物、民俗、风情四个角度在课文中寻找他乡名片,依照示例完成四张他乡名片卡的设计。【小贴士】(1)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社戏的舞台最具特色的称为“水乡舞台”,是一种后台在岸上,前台在水里的格局。给观众创造了一种水上、岸上可以同时观看社戏的条件,非常具有水乡特色。(2)安塞腰鼓安塞腰鼓的主要特点是豪迈粗犷、刚劲有力。扭秧歌,武术动作和腰鼓动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收有放,有弛有张,群而不乱,进退有序,气势磅礴,鼓舞人心。完成任务《社戏》乡土人情物河虾、罗汉豆人双喜、桂生、阿发、六一公公民俗风情特色民俗春赛、社戏文化风情归省《社戏》他乡名片卡及名片要素结构图(示例)完成任务4.小组内讨论,并自主补充完善自己的他乡名片卡。5.画出4篇文章的结构图,形式可以自由多样,可以模仿《社戏》示例,也可以独自设计。学习评价1.从全班同学的设计中,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最深的他乡名片卡,挑选其中的一两个名片要素,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简洁地写下来。2.全班同学的哪一篇课文的名片要素结构图最特别?请你挑选出来并说明原因。第二课段欣赏他乡的名片(课时安排:4课时)课段任务核心任务读四篇文章,整体感知文章情感,并赏析作者为了表情达意采用的独特的言语形式,从字、句、段、篇四个角度分类概括四篇文章的写作技巧。问题1:《社戏》一文中说到,“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问题2:有人说,《回延安》一诗是要表现“延安老、青、少三代人在革命的熔炉里不断成长的精神风貌”,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问题3:《安塞腰鼓》一文体现了“强烈的生命律动”,这种律动是如何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的?问题4:《灯笼》一文“阅读提示”中提到,“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结合课文分析“自由笔法”的特点。学习任务课段任务1.阅读课文《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赏析特殊的言语形式,寻找作者表达独特情感的词汇、语句,按要求展开讨论,并完成学习任务单。2.从字、句、段、篇四个角度分类概括四篇文章各自运用的写作技巧,为制作“家乡名片”做准备。课文资源鲁迅《社戏》、贺敬之《回延安》、刘成章《安塞腰鼓》、吴伯箫《灯笼》四篇课文相关内容。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提示”。补充资源学习资源完成任务1.默读《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四篇课文。2.品味特殊的言语形式。【小贴士】(1)信天游民歌的一种。主要流行于陕北,以及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部分地区。因其形式简便,旋律优美,便于山野即兴歌唱,曲调高亢,自由奔放。歌声仿佛信天而游,故名。一般为两句一段,也有的数段相连。句式在七言基础上加以变化。(2)散文我们学习的散文主要指狭义上的现当代文学性散文。其特点有二,一是散文形式与内容不拘一格,二是散文要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鉴赏文学性散文,要通过细读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还要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完成任务《社戏》赏析示例(1)学习点:多感官描写景物,融情入景具体语句: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鉴赏:这一处景物描写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让人心旷神怡。(2)学习点:使用方言词和口语词汇,表情达意具体语句:“其实我们这白蓬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鉴赏:“白蓬的航船”是船篷未加油漆的船,因为旧时劳动人民无钱油漆船篷,一般是能省就省,只好让船篷保持木质的本色。“乌蓬的船”,船篷是用黑油涂过的。这些词汇的使用具有地方特色,增添文章的乡土气息。完成任务《社戏》赏析示例(3)学习点:运用天马行空的儿童语言,从儿童视角来叙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具体语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鉴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航船比作大白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航船行驶之快,表达了孩子们当时愉快的心情。既具浪漫主义色彩,又有乡村风情。学习评价序号评价标准等级备注1通读四篇课文,理解每篇课文的“学习点”,并能找出每篇课文所列“学习点”相对应的语句。☆☆☆☆☆能找出一处语句,得2颗星,以此类推。四篇课文对应“学习点”各找到一处,得5颗星。2能准确圈画出“学习点”对应的语句,并在课文中进行简单的批注。☆☆☆☆☆无圈画不得星;在课文中有圈点勾画相关语句,得1颗星;能够进行简单批注,得2颗星;批注的内容符合文意且有新意,得3至5颗星。3能用工整的字迹、流畅的语言,完成学习任务单中“学生鉴赏”。提示:可以从特殊的用词、句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鉴赏。☆☆☆☆☆没有填写不得星;填写了但内容不够完整,得1颗星;字迹较为工整,语言较为通顺,鉴赏较为准确,得3颗星;字迹较为工整,语言通顺,鉴赏准确,得4颗星;字迹美观,语言通顺,鉴赏有独特,得5颗星。4能品味特色语言,并有条理地回答“问题讨论”。☆☆☆☆☆没有思考“问题讨论”不得星;能完成“学生鉴赏”并思考“问题讨论”,得1颗星;能较为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得2-3颗星,能较为流畅,深刻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得3-5颗星。《欣赏他乡的名片》评价量表第三课段绘制家乡的名片(课时安排:2课时)核心任务学习任务课段任务创作一篇介绍家乡风土人情的文章。1.搜集并记录不少于10个能代表家乡精神的典型人、物、民俗等,完成《风土人情记录表》。2.选择独特指数最高的三到五样事物作为文章素材,并画出文章的构思结构图。3.写一篇以“家乡的名片”为话题的散文或诗歌。课文资源鲁迅《社戏》、贺敬之《回延安》、刘成章《安塞腰鼓》、吴伯箫《灯笼》四篇课文相关内容。1.中国民俗学网:https://www.chinesefolklore.org.cn/2.中国县志大全:http://www.xianzhidaquan.com/3.央视频道:https://tv.cctv.com/可以“家乡”为关键词在首页进行搜索。推荐以下节目:《乡土中国》栏目、《味道》栏目、《记住乡愁》栏目、《餐桌上的节日》栏目。4.第1课段中每一篇文章组织“名片”要素的结构图。补充资源学习资源完成任务1.通过采访、观看相关视频、查找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可参考如下角度设计风土人情的笔记样式(可根据自己记笔记的喜好,设计笔计样式)。(1)乡土人情:物、人(2)民俗风情:特色民俗、文化风情选取的事物要最好能展现家乡历史、家乡特色,在本地有较广泛的知名度,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且对本地文化和社会风貌有一定影响。完成任务2.采取适当的方式组织素材,完成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完成任务3.根据文章的素材和结构,运用联想,写一篇以“家乡的名片”为话题的散文或诗歌。散文字数为800-1000字,诗歌不少于10行。要求写出家乡独特的味道,表达对家乡特有的、唯一的情感。学习评价评价维度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备注词1.使用3个以上的巧用估量副词描写人物心理;2.使用3个以上的方言词和口语词汇,体现家乡特色,表情达意;☆☆☆☆☆做到一点,得3颗星做到两点,得5颗星句1.至少有2处句子长短交错,有明快节奏;2.至少有2处句子化用诗句或典故;☆☆☆☆☆做到一点,得2颗星做到两点,得4颗星做到三点,得5颗星段1.有一处运用多感官描写景物,融情入景;2.运用两种或以上的排比;3.至少有一个段落使用儿童视角;☆☆☆☆☆做到一点,得2颗星做到两点,得4颗星做到三点,得5颗星篇1.选择的素材所足以代表家乡的某种文化、风貌或精神;2.使用了课上总结出来的文章结构;3.能够使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的情感。☆☆☆☆☆每做到一点,得1颗星《绘制家乡的名片》评价量表第四课段“家乡名片展”游园会(课时安排:3课时)核心任务学习任务课段任务举办班级“家乡名片展览”主题游园会。1.在前三个课段的学习基础上,结合相关网络资源,打造“家乡名片”文化产品。2.通过游园参展了解不同地区的人、物和风情,了解同学对家乡文化的思考与情感。3.在“家乡名片展览”游园会上,每位学生展示所创作的名片,并在分享交流的基础上,借鉴、吸纳同学提出的合理评价意见,调整、修改自己的名片。4.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封面和文案,并将家乡名片发布在朋友圈,按照点赞数和综合评价的星级排名,获得班级“我的家乡名片集”专用版面。名片集作为班级作品发布在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资源1学生修改后的成果。多媒体网络资源。资源2学习资源完成任务(一)活动目标1.利用网络技术搜集、整理、整合资源,使用至少两种手段或媒介打造文化产品,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情感传递效果,2.鉴赏“家乡名片”,能够就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各自的情感倾向和同学交流,3.能够“张开嘴”“动动手”“用用脑”,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演说,并通过他人的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作品修改,4.自己设计有创意的文案内容和展示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提升点击量。完成任务(二)活动准备:移动上网设备,已经完成的家乡名片(三)活动过程1.宣传我的“家乡名片”以第3课段完成的“家乡名片”为核心内容,通过网络搜索,利用不同方式丰富名片,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比如画画,配图,表演,口头讲述,有趣的测试,制作ppt、视频、音乐,MV,创作文创产品等等。完成任务2.参展“游园会”(1)老师介绍游园会形式(参照“真人图书馆”模式),播放介绍视频。(2)将桌椅间距打开,摆成对谈的形式,每一桌位即是一个发布会现场。(3)每十人为一小组,将自己的名片“产品”放在桌面,等待观众。(4)老师将名片介绍贴在黑板上,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名片参与发布会。(5)30分钟后,交换发布者和参展者。完成任务3.取长补短,“名片”升级(1)介绍自己的作品。读者可以向发布者提出问题,进行沟通。(2)参展同学给出意见卡,从内容形式、语言表达、创新程度、交流顺畅度等几方面评价,最后写上自己的建议。(3)根据意见卡,调整、修改自己的作品。完成任务4.记录班级“家乡名片集”(1)作品修改后,设计封面和文案,在朋友圈或者班级圈展示完成的作品,邀请好友评价。(2)发布召集令,邀请对编辑运营感兴趣的同学组建编委小组,作品发布两天后调查学生作品点赞数,根据排行安排版面,美化排版,进行编辑。(3)在公众号或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我的家乡名片集”。学习评价1.能够综合利用网络技术,用至少两种手段或媒介打造文化产品;2.在“我的家乡名片集”展示会上,学生就同学作品中的困惑、否定、怀疑处进行质询,就整个作品发布环节进行评价,量表如下。3.能够针对不同对象的问题作出准确、得体的回应,并向他人解说写作成果。能够依据反馈意见进行两处以上的作品修改。学习评价序号评价标准等级备注1内容贴切,能够代表家乡文化、风貌或者精神;☆☆☆☆☆内容与家乡风貌无关,得1颗星;泛泛而谈,得2颗星;能够较为贴切地展现家乡生活,得3颗星;能够展现文化,得4颗星;能够体现精神,得5颗星;2形式多样,能够综合使用不同的媒介资源和展现手段;☆☆☆☆☆形式单一无亮点,得1颗星;每使用一种媒介资源或展现手段,得1颗星;能够综合使用多种媒介资源和展现手段,且和内容紧密贴合,得5颗星;3语言表达准确,能够使用专题学习的相关技巧;☆☆☆☆☆表达错误较多,层次不清晰,得1颗星;字词使用恰当准确,加1颗星;句的表达流畅准确,使用相关技巧,加1颗星;段的层次清晰,表达准确,使用相关技巧,加1颗星;篇的结构分明,线索清晰,使用相关技巧,加1颗星。4有创新,能够让人耳目一新;☆☆☆☆☆简单陈述无亮点,得1颗星;出现形式、内容等方面的趣味元素酌情加星。5交流顺畅,在叙述中既能够了解事实,又能体会到感受。☆☆☆☆☆语言表达不流畅,信息传达不通畅,得1颗星口齿清晰,交流顺畅,事实交代清楚,得2颗星能在事实的基础上表达思考和感受,加1颗星叙述逻辑清晰加一颗星,交流互动强,加1颗星6你的建议:《我的家乡名片集》展示会评价量表1.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小曲等二十多种民歌种类,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回延安》即是化用“信天游”的形式写成。比照“信天游”的知识,说说作者对“信天游”做了哪些创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有人说《社戏》中展现的是“理想”的平桥村,请结合课文和鲁迅其他的作品,分析这样说的原因。必做题11.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伦茨的《我的小村如此多情》,分析其与《灯笼》的共同点(提示:可以从生活、正义、职责、人性等方面思考)。2.分析《社戏》中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交错,说一说视角变换对作者情感表达的好处。选做题2测试反馈参考文献[1]董文虎.社戏与绍兴水乡舞台[J].中国戏剧,2010(02):63-65.[2]刘波主编.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3]钱仲联,傅璇琮,王运熙等.中国文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4]王荣生主编.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5-32.
返回首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