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司马祠活动。一路上,兴奋的我们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笑声、叫声淹没了老师不断叮咛小心的声音。到了司马祠,我们根本无暇顾及老师讲的注意事项和参观要领,争先恐后地跃过第一道高高的门槛,向着最高处登去。好陡啊,好高呀,同学们此起彼伏地惊叹着,爬着,比赛看谁能第一个爬上去。结果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印象中只留下了黄土高坡上松柏苍翠、爬山时的气喘吁吁和上到最高处的欢呼雀跃。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春游回去发生的事情。
第二天语文老师让以春游司马祠为内容写一篇作文,我在作文里尽情描写了春色之美、愉悦心情、爬山比赛的情形,极尽言语之优美、辞藻之华丽,满心欢喜地交了作文。好不容易盼到该发作文本、老师点评作文的日子,我傻眼了,作文本上只写了个阅字。我顿时大失所望,因为平常老师要当范文读的作文本根本不用课代表发,而是老师读完后再发,每次心里美滋滋地去讲台领作文本的感觉爽爽的。这次怎么了,没写好吗?我心里疑惑着,心不在焉地听着老师读一位刘同学的作文,我听到了她写有高山仰止的牌楼,我忙低声问同桌你看见了吗,同桌也茫然地摇摇头,说,没注意有她写的这些啊,有吗有吗。后来老师点评时说有的同学写的是一篇很好的游记,换多少个地点都可以适用。我沮丧地低下了头,老师没有点名,我觉着老师说的就是我,因为这是为数不多的作文没有当范文读的一次。
中午放学回家,看我有些沮丧,爸爸妈妈忙问怎么回事,我把情况讲了。爸爸妈妈大笑起来,说老师一定讲了司马祠的一些故事,你是不是光顾着玩了没听啊,他可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跟邻村庙后村的状元郎王杰一样都是大名人呢。我顿时羞红了脸。爸爸安慰我说没事,等哪天我带你再看一次。那时的自行车少不好借,爸爸好不容易借了一辆自行车,就让我坐在自行车的前横梁上,双手紧紧抓住自行车把的中间,带着我又去了一趟司马祠。啊,真有呢,我怎么第一次就没有抬头看见呢。木质的牌楼漆皮斑驳,上书“高山仰止”。爸爸说时间不够了,还要给人家还自行车呢,上面就不去了,以后要多看、多想,不能光顾着往前跑。我心中疑惑着,高山仰止怎么不是最高的牌楼上写的呢,这不是说这里最高吗?
上高中一年级时,带语文课的班主任老师组织我们骑自行车春游司马祠。那时候司马祠修缮也不多,也不用买门票,尽管还是那种破败的苍凉,但此时的我们是怀着一颗无比崇敬的心情来瞻仰司马祠的,景色在我们看来只是陪衬,因为那时的我们已经能够背诵很多《史记》中的名篇了。我们放飞思想的翅膀,飞到遥远的汉代,想象着我们的同乡是多么有才华啊,通古今之变,写出无韵之离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诗篇啊。还有他因言语之祸所遭受的磨难,以及在磨难中表现出来的隐忍、刚毅,让我们唏嘘赞叹的同时更加景仰备至。站在司马祠的最高处,面向滔滔黄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愫油然而生,千秋史册,高山仰止,我才真正理解了高山仰止的真正含义。
后来我又去过很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一次是把大把的时间花在看碑文内容并记录下来;一次是将衣冠冢的易经八卦图仔细研读;一次是静静地站在最高处,耳边似乎飘来用韩城乡音诵读的史记名篇,司马迁故居牌坊上的“风追司马”四字的映像如在眼前。
现如今,司马迁祠已是今非昔比,外围整饬一新,面积扩大了好多倍,广场中心高大宏伟的司马迁雕像神情肃然,目光如炬,坚定地遥望着远方,似乎在期盼远方的友人凯旋归来。雕塑北边盛大的广场雕塑和园艺成了司马迁祠的中心,以至于很多匆匆过客们恐怕到不了高山仰止处,这些园林景观和人文景观就够看的了。雕塑群将史记的十二列传以雕塑栩栩如生表现出来,展示了司马迁的伟大成就。大江东去、楚王流芳的《项羽本纪》;礼贤下士、威服九州的《信陵君列传》;旷世奇才、悲凉收场的《淮阴侯列传》;官场显形、栩栩如生的《魏其武安侯列传》;戎马一生、终难封侯的《李将军列传》;汉匈和亲、文化交融的《匈奴列传》;商道货殖、安邦定国的《货殖列传》等一一呈现出来,让世人在瞻仰的同时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在体会中更加敬仰这位文学史圣。值得让人庆幸和欣慰的是,无论祭祀广场修建多么令人赞叹不已,司马迁祠还是依旧保持了我少儿时所看到的原貌,应该也是史记千古传诵、史圣万古流芳的本意所在吧。
春秋也罢,冬夏也罢,苍松翠柏万年长青,司马祠坐落其间始终不改庄严;
奢华也罢,落寞也罢,司马祠始终是人们顶礼膜拜史圣的宿地。
无论繁华落寞悲欢荣辱,史记就在那里,煜煜生辉屹立于史林;司马祠就在那里,默默注视着千年黄河流水不息,注视着蓝天白云悠悠;司马迁就在千秋万代世人的心里,敬仰、膜拜、温暖、感动……。
我再一次站在了高山仰止的牌坊下,看人潮涌动,看车马萧萧。大江东去,英风伟概,史公记史,千古传诵。古风犹追司马,古理却辅今朝。【溥彼韩城】今尚在?在发扬光大的司马文化里,在古风古韵的淳朴民风里,在蓝天白云下的辛勤汗水里,在归真返璞的真善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