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辛福生活万年长”,每当听到姥姥嘴边挂着这童谣,也就知道端午节马上到了。
端午节前两天,姥姥就早早上街去采购江米和粽叶,我就一直跟着姥姥在大街上当溜达。姥姥拿着一个灰绿色的大大的布袋子,一定要选过好几家,挑那种圆润光滑的江米粒。称上六斤左右,然后一大袋重重的提着。那时年轻腿脚还好使,但姥姥还是很吃力地走着,我也一起帮着提。再是挑宽长表面平滑,没有破孔的粽叶,姥姥一根一根在一堆粽叶里挑,每次都要拿起来仔细观察,这种累活儿,细活儿,姥姥绝对不马虎。买回来的江米一定要在大盆里泡,泡两个晚上,米才足够软糯。姥姥也是一条一条的吧粽叶浇过水,清理干净,然后把洗好的粽叶,在锅里煮好久,杀了菌,也好让它易弯折。
端午节前一天可就到了“重头戏”了。睡懒觉的我,总是一醒来就被眼前之景吓到,客厅里围着一圈人,有家里的,也有几个邻居奶奶,大家手里都拿着粽叶,桌上几个大盆里,一次摆着红小豆、红枣、泡好的米、粽叶。我太小帮不上什么忙,姥姥叫我乖乖坐在边上,笑眯眯地说,“一会儿就能吃上香粽子了”。姥姥一手拿起三片粽叶,一叠、一弯、一折,一个圆锥漏斗形就轻而易举折好,先拿一颗小一点的红枣,放在漏斗底,再从泡米盆里捏一团糯米,把水甩干,往里面一填,压实,再放两颗姥姥家乡的大红枣,再铺一层米,最后上面撒一些红小豆,把粽叶折下来,缠绕在粽子上。封口姥姥有妙招,一嘴噙着线一头,另一边将粽子缠绕、打结。一颗实在的粽子,一点也没漏。我惊叹,捧在手里,像个珍宝一样瞧来瞧去,乐呵呵地学着姥姥的腔调唱“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辛福生活万年长,万年长!”围坐在一圈的奶奶们都笑了。
用大铝锅在灶上小火煮上一晚上,晚上还要姥姥再掀起锅盖看一次。第二天一大早,姥姥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香气扑面而来,香味儿一下子从厨房飘到我鼻子里,我闭着眼睛享受着,啊,粽子的清香!一大锅的粽子,姥姥向来都是要给各家送的,自己吃的倒不多。个个都夸姥姥的手艺好,我自然顺带着享福了。亮白的糯米,上面涂一层土蜂蜜,齿间尽是香甜,心里美滋滋的。
多久没有吃到姥姥做的粽子了。每次端午节,都是在超市买,虽然礼盒精美,但里面的东西哪里实在呢?没有这包粽子的过程,哪有这吃粽子的美味。上好的蜂蜜也再没有原来的香甜。
“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辛福生活万年长”。没想到,过了这多年,这首童谣还是可以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