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园——寂寞园林花覆苔作文

出处:老师板报网 作者:朱郁文 字数:2300

  大年初三,雾霾锁城,从温州远远地跑来江苏扬州仍是摆脱不了。所幸在这迎来送往的传统佳节能躲开这许多的喧嚣,静谧安然,与何园便这样淡淡欢喜地相见。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虽是归隐之语,但匾额上的那个遒劲有力的“啸”字似又寄意主人未竟的心志与未舒的情怀。园主何芷舠当年曾任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清政府驻法国公使,可谓权倾一时、官场得意,然而时局动乱,列强入侵,清政府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他不满清政府受洋人摆布、签下一条又一条的不平等条约,他有一腔报国的热血,奈何清政府已经病入膏肓,想从此以后宦海沉浮更加凶险,又念及母亲年事已高,于是急流勇退,挂冠退隐,寄啸扬州,因此才有了这座“晚清第一园”。
  步入园门,一侧便是一堵风火墙,素墙寂寞,主人就在其上贴了曲折别致的假山,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一点小小的慧心,便可窥尽这户人家的风雅了。
  再走进去,可看到“桴海轩”,“桴海轩”形似船只,轩前以鹅卵石、瓦片拼作水纹状图案,使人有如居水上之感,园主何芷舠一生与船紧密相连,故此轩“窗开四面,地铺波纹”。廊柱上有一幅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适时腊梅正好开放,朵朵腊梅幽姿逸韵,暗香疏影,点点鹅黄,给这寂静的园林添了几许生机。听闻园内还养荷花与牡丹,只是花期未到而遗憾不曾见得。
  穿过牡丹厅的园门,前头便到了家珍拾贝馆,展的都是主人收藏的各种字画与珍宝,这些字画曾经大大惠及了一个人: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我曾经在傅雷的家书中反复看到他对黄宾虹的提及,似乎对他极为赞赏和推崇,但是并未去细细深究。但是今日在玉绣楼里的“芷虹斋”墙上不期而遇十幅黄宾虹仿古山水册页,真是要被大大地惊艳一番了。当年黄宾虹来到何家时还只有二十多岁,他是何芷舠长媳的族叔,高山流水遇知音,何芷舠见他气度不凡便不吝惜地将藏品拿出与他细品,这对一个画家来说是多么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啊。黄宾虹一生六次来到扬州,对扬州念念不忘,在晚年给女弟子顾飞论画的长信中,他又一次追忆当年在扬州、在何园的生活。其实就是傅雷本人,与何家也有不浅的因缘。当年何芷舠虽退居江湖之远,然而读书人的良知仍时时萦绕在他心间,临终前他嘱后人用他的资金在上海办学,就是当年的持志大学。持志大学办在动荡不安的年代,虽倾注了何家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终究逃不掉那个年代绝大部分学堂的命运,最后不得不停办。持志大学虽并不长寿,却培养出了很多名震一时的人才,除了上面提到的翻译巨匠傅雷,还走出了武侠小说家金庸与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的小说家吴组缃……
  对他人之学都如此关心重视,可想而知何家对家族后辈的要求与教育是何等严格。在何园的西北角的读书楼里挂着何氏家训,上书“何必入仕然后谓之能行,何必读书然后谓之能知”,读到家训的那一瞬间我就震惊到了。在如今似乎也还没有被完全淘汰掉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正统儒家思想被一百多年前的何芷舠的一语点破。他强调让读书回归到读书本身,且读书最重要的是“敬”的态度,他甚而还指出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修身养性,达到自身品德的完美,读书不是死读书,更不是换取功名利禄的筹码,而是一种生命的体悟。到底是经常跟洋人打交道,何芷舠的远见卓识远超当年的那些缙绅士大夫。
  读书楼再过去一点,就有“近月”与“水心”两座亭子。近月亭位于假山之上,而水心亭则宛在水中央,二者在复道回廊上便可一览无余。水心亭构造极其精致繁复,在当年充作戏台之用。我望着水心亭出了神,心头漫过的,都是雪小禅那些妖艳的词句,似乎可以想见当年那些戏人身上着的微凉的绸缎,往事尘烟中的细软,自怜自艾自怜惜的荒意,绵绵的相思或离愁,如花美眷,多少似水流年啊!
  何家的老小都住在玉绣楼里,玉绣楼得名于院中种植的广玉兰和绣球。玉绣楼中西合璧的味道很浓,一路走过去都有法式的百叶门窗相连。何家千金的卧室与园主的卧室都尽量保持着原貌,精致的欧式床榻,华丽的梳妆镜台,洋气的小风扇,而在昏黄的灯光下,桌上的红酒似乎也要流淌成了一抹艳丽的红色。一切的一切,仿佛这院子从未老去,当年的音笑也仍弥漫在空气之中,一下子顿觉苍老的,竟是我们这些看客了。而何园的佣人则住在骑马楼。在骑马楼上的一面墙上看到一幅照片,是何家总管赵妈的外孙女,何家祚字辈称之为“小兰子姐姐”。小兰子温婉秀美,标准的扬州佳丽,像是情深深雨朦朦里走出来的小怜,却正好减了那三分哀戚,取而代之是在这书香门户中濡染的一身闺秀气质。
  园子最南面的清楠木厅是目前扬州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楠木厅。抬头一块匾额:与归堂。想归隐后与主人往来的都是些既能投机而又能与自己一样忘机的好友吧。与归堂后窗格竹影,正好应了《菜根谭》中“竹叶杯中,吟风弄月”之趣。
  去何园最最不能错过的便是片石山房了。片石山房乃是清代大画家石涛和尚的叠石孤本。此园的设计以石涛画稿为蓝本,顺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现了石涛诗中“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莫谓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卓然庐”的意境。在这样一个繁华喧闹的都市独觅一片清幽的山水之境,虽为人工雕琢而心思之精巧细腻却足以使人叹为观止。从前只在诗书中见“镜花水月”四个字,而在片石山房,却是真真存在这两道风景的。“镜中花”乃是园墙上一面铜镜映照水池对面的假山而成,待白玉兰盛开之时,镜中之花与镜外之花便会交相辉映。“水中月”则是假山之中的一个圆洞倒映水中而成,更奇的是水中之月也具备阴晴圆缺的特点,移步换景便可由月牙到满月,由满月再到月牙,这也是“桴海轩”廊柱上所题“月作主人”的来由。“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又见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佛与禅便这样如游丝般渗入了这座园子的骨子里。想当年的富贵人家都是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够绵延昌隆,不知何芷舠却为何要营造这样的一段人生如梦的感慨。许是一语成谶吧,文化大革命中何芷舠的两个孙子何世桢与何世枚受到百般折辱、含冤而逝,而这个曾经轰轰烈烈、在中国历史上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大家族在历经了百余年的沧桑后亦渐渐归于了安静,终究春花秋月依旧在,风雨之中不见故人来。
  临走的时候蓦地忆起何家后人何适斋先生的题字:一帘风月王维画,四望云山杜甫诗。或许自此可探得一点“寄啸”的真义了。
  游人渐渐散去,依旧像来时一样的,只有这点点的腊梅覆在青苔之上,以成全这座寂寞园林,一切恍然如隔世。文/朱郁文

上一篇:面具作文
下一篇:日本印象作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