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杨善洲精神叙事诗歌

出处:老师板报网 时间:2011-05-17

  坚实的足迹

  所有的生命

  就像潮落潮起

  2010年10月10日

  一个普通的日子

  一个叫杨善洲的老党员走了

  像保山大亮山森林中,金秋

  一片熟透的黄叶

  回到他生长了八十四载的那方土地

  但所有人都坚信

  他并没有走

  就像他亲手种下的

  五点六万亩华山松、茶叶、干水果

  在大亮山生气勃勃

  空谷,传来他清晰的足音

  每一棵树都是他的化身

  它们,屹立在太阳和大地之间

  招展着自己的品格和骄傲

  让岁月的尘埃

  无法掩盖一位***员的英名

  在高黎贡山的雄风和

  怒江的惊涛中

  共同拥有一个永恒的春天

  给人们深深的昭示和鼓舞

  正像一位诗人所言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

  1927年农历正月初四

  云南省保山地区施甸县陡坡乡

  一个叫大柳水的小山村

  地主刘青力家的押山佃户杨发龙喜得一子

  此前,他的女人席有娣

  已经生过四个孩子

  由于极度贫困,四个孩子生即是死

  这个后来叫杨善洲的孩子幸存下来

  但自小体弱多病

  当地一个老草医说他的命太硬

  要神药两解

  家人便依言为他认了一个叫马星火资源网整理 衣服、一双鞋子、一顶帽子

  或是一件礼物

  她经常对不理解他的人辩解:

  “他一心只想着公家,想着别人

  家里再困难,我不跟他说,他也不管……”

  家里借了五万元勉强建起一间房子

  她第一次开口向他要钱去还债

  可他东拼西凑只有九千六百元

  她问:你几十年就攒了这点钱

  “我真的就这点钱。”

  她含泪走了。还不起债

  刚刚建起的新房还没有入住

  很快被出卖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

  他的钱,都变成了乡下贫困人家救急的

  医药费,变成他们的种子、化肥

  变成了穷孩子们的学费

  一次他到省城开会

  宾馆有专为书记们在包间设下的宴席

  他寒怆如深山老农的穿着

  被服务员挡驾

  他平静地走到工作人员当中

  捧一只大碗吃得津津有味

  服务员很快知道他的身份

  面红耳赤地向他道歉

  他淡然一笑

  是啊,有多少人知道

  一只勤下蛋的鸡

  怎么会在意

  羽毛的华丽

  1978年,家里房屋漏雨

  要重新清理,让人捎信告诉他

  要把他的石匠工具送人

  他果断不同意:千万不要把它们弄丢

  我永远是个农民

  还有用得着它们的时候

  2008年,有记者到他家乡采访

  看到他老家那简陋的住房

  看到他简朴的穿着

  感叹他是个“穷人”

  他一点也没显得难堪

  他全心致力于别人

  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这是我们和杨善洲的根本差别

  我们可以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

  可以在一件两件事上表现我们的善良和

  乐于助人,但我们做不到一生

  都为别人无私地牺牲自己

  义无反顾地一心只想着别人

  是的,他透明,因为他纯净

  他快乐,因为他淡泊名利

  他充实,因为心里装着人民

  他自信,因为他有燃烧的激情

  中部:生命的绿洲

  “保山有个杨善洲

  老牛拉车不回头

  当官一场手空空

  回家又钻山沟沟”

  在滇西大地

  人们常会听到这样几句民谣

  也许是一种宿命

  他的姓名,就已经是一片森林

  果真,杨树成林

  蔚为滇西一片绿州

  那五点六万亩壮美的风景

  1983年,花甲之年的杨善洲

  从保山地委书记任上光荣退休

  他的资历,完全可以

  到春城安享晚年

  去翠湖边赏鸥悦目

  到西山龙门登高望远

  但他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施甸

  让人生,从六十岁

  向新的征程出发

  追心中的爱

  逐心灵的梦

  把生命的黄昏

  当做人生的黎明

  他总是热爱泥土和汗水

  这人世间最质朴也最珍贵的东西

  他一头扎进离保山市府一百公里

  七万多亩的大亮山

  那里,连野樱桃和桤木树

  都难以成活

  连野兔都不肯到那里留下足迹

  在这里,他又一次超越极限

  超越自己

  成就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业绩

  一位地委书记,退休之后

  为什么放弃在城市安享晚年的优厚待遇

  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去种树?

  从省委领导到他身边的人

  都不明白这位老书记的所思所想

  直到他去世前

  才向大家道出了答案

  “我是在兑现许给老百姓的承诺

  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

  我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

  他们找过多次我也没答应

  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

  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

  他的表白 朴实无华,却又

  掷地有声

  这是希望与梦想

  更是崇高的使命

  他还要报答大亮山的养育之恩

  他十二岁失去父亲

  陪着守寡的母亲艰难度日

  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到集市上卖

  交不起学费,买不起课本

  是她母亲从山上捡回菌子

  砍回柴火。拿到姚关街上卖掉后

  换回少得可怜的钱,

  交了学费买了课本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