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自信心的培养手抄报内容

出处:老师板报网 时间:2017-02-23

  小学儿童自信的培养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这里首先强调的是教师的观念,应该坚信儿童的自信是可以培养的。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教育者就会以不同的方式方法使儿童树立正确的观念,使儿童意识到自信对自己的学习有多重要,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有多重要。其次,要深信每一个正常的儿童都是聪明的,他们有着甚至比成人更强的适应性学习能力,所以,不论做什么事,首先都要相信他们能做好,并经常鼓励他们。

  (二)给予适当的评价

  儿童在学习时出现的不理解、不熟悉、不巩固完全是正常现象,千万不能因他们的学习不能在短时间内见效而贬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儿童各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万万不可当面批评,说他们“笨”、“忘得快”、“不爱学习”、“反应慢”等。批评儿童无疑是对他们自信的最大打击。儿童的好坏也决不可通过排列名次来互相比较,更不能用一个儿童的弱点与别的儿童的优点相比,这是教育之大忌。批评和惩罚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自卑心态,降低教育效果;而表扬与鼓励则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教育效果。

  (三)大胆地放手

  教师和家长若是处于高高在上的姿态,便总认为孩子们不行,从而使他们失去了许多锻炼机会。而孩子们又往往特别崇拜大人,信任大人,所以成人认为不行的事情,他们便认可。这样一来,无形中就使得孩子们失去了自信。从家长到教师,都应该坚决摈弃“听话、听教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乱说乱动就是好孩子”等错误观念,应该相信孩子,支持他们大胆去干。放开手,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去发展,以增强他们的自信。

  (四)注意教育的民主

  要尊重儿童,真正把儿童当朋友去对待,既平等、严格而又亲切,能培养儿童快乐、上进的积极品质,特别是自信。研究发现,虽然我们在爱孩子上远远超出西方国家,但在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的独立能力上却比不上西方国家。我们民族受几千年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不尊重子女是通病,忽视子女独立人格的塑造,形成当前这些独生子女共有的能力不强、依赖性强、不自信的缺点。针对这一点,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养方式,遇事多让孩子独立去解决,而不是包办代替,让他们在独立完成、动脑动手中体验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在他们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来。”

  (五)引导儿童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有时也称自卑感,指的是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及某些心理品质的评价偏低,而产生的不如别人的一种自我意识。一般来讲,自卑心理的产生常常是和别人比较的结果,也就是说,没有横向参照和攀比的对象,一般不会产生自卑,做一件谁都没有做过的事,即使失败,也不会产生自卑。自卑的直接原因常常是在做同一件事时,别人能做好,而自己做不好,并因此受到别人的负面评价,如受到嘲笑、挖苦,久而久之,产生自己不如他人的心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