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农历冬至后105天,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七夕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该节日来自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初七庆祝。
牛郎织女传说:追溯由牛郎织女传说形成七夕节的过程,地点则在楚国。查经问典,《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葙”的诗句,这是有关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还有一首与织女有关的《周南·汉广》中所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中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来源:中秋节起源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展开剩余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