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则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祭月节”的时间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定在夏历人十六日。“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
展开剩余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