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公元前278年农历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 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向江水中抛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的遗体。
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相关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
端午节插艾叶的来历:朱元璋怀疑永乐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欲杀之,怕不妥,命他带残兵扫北,借敌人的手除之。
当永乐来到即墨境内,看到一妇女怀抱一个大孩子手拉一个小孩子落荒而逃:“为何?”永乐追问
村妇答:“大的是前房所生,小的是自己所养,扔了大的没有妈,扔了小的我还可以再养”
永乐听了泪流满面,走到路旁拔一艾蒿嘱咐村妇回家挂在门旁,下令士兵:“见门上插艾蒿者不得入内”
村妇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村人,于是家家户户门上插艾,全村人皆平安。
后人将艾蒿改为艾子即“爱子”之意
于是有了端午节插艾子一说
端午习俗:
1、吃粽子: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 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 屈原,唯恐鱼吃掉,故 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 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 代替竹筒。
2、划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端午古诗《竞渡诗》
作者: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童谣:
端午节,艳阳照,
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
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
纪念屈原永记牢。
展开剩余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