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

出处:老师板报网 时间:2023-12-07

《红烛》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1

《红烛》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2

《红烛》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3

《红烛》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4

《红烛》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5

《红烛》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6

《红烛》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7

《红烛》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8

《红烛》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9

《红烛》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10

试读已结束,还剩15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红烛》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374.62 KB,总共有25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25页
  • 374.62 KB
  • VIP模板
  • pptx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单价:9.99 会员免费
第一单元-第2课红烛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掌握诵读技巧。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了解闻一多三美的主张,了解“红烛”的象征意义和反讽手法。素养目标01020304任务活动一导入和介绍导入闻一多《红烛》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闻一多先生的《红烛》,说起红烛,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一般什么时候会用上红烛,或者说你们曾经在哪些场合见到过红烛。对,大家说得频率最高的就是在电视剧中夫妇新婚的洞房里面,都是比较喜庆的场合。那么标题是喜庆的,我们再看标题下面的小序,引用了李商隐《无题》中的“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里的蜡烛又是一个默默牺牲、伤感的意象,那么诗人为何要将这一悲一喜两个意象放在一起呢?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红烛》这首诗。作者简介闻一多 原名家骅,湖北淆水县人。出生书香门第,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翌年正式入学。“他到清华学校以的致命伤1916年开始到1920年上半年,经常有旧诗发表。在学校中颇有诗名”。“五四运动以后,他致力于新诗的创作。……他自己编过一本手抄的《真我集》,录存1920年至1921年间写的新诗。”在清华九年中,闻一多在文学、绘画和戏剧演出等方面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作品介绍《红烛》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寂寞的异国生活和消魂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产生出大量的爱国诗篇。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郭沫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版。《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作品介绍《红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的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任务活动二诵读全诗,感受诗韵2.1感受诗韵1.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诵读全诗。红 烛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2.1感受诗韵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2.1感受诗韵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2.1感受诗韵2.1感受诗韵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2.2感受诗韵2.诵读指导(以1、2节为例)红烛/啊!语调深沉,饱满,上扬这样/红.的/烛!“红的”拉长,且“红”重音诗人/啊!激情,上扬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心”重音;“比比”拉长,上扬可是./一般/颜色..?“是”重音;“颜色”重读,上扬2.2感受诗韵红烛/啊!字韵饱满,充满激情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重音,上扬;“蜡”重音;“给你躯体”读出疑问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是谁”重音,上扬;“火”重音;“点着灵魂”充满疑惑为何/更须/烧蜡../成灰..,“为何”上扬;“烧蜡”重音;“成灰”重音,语调深沉然后/才/放光../出?“放光”重音;“出”拉长,上扬一误./再误.;“一误”的“误”重音;“再误”的“误”重读,拉长,深沉矛盾..!冲突..!“矛盾”重音;“冲突”重读,上扬任务活动三划分结构,整体把握3.1划分结构全诗共九节,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赞美烛之红,吐露诗人心曲。第二部分(2~4节):先困惑于红烛之燃烧,再找到其燃烧的理由,希望它尽情燃烧,赞美了红烛的牺牲精神。第三部分(5~8节):既感伤于烛泪,又希望为创造光明不停地流泪。第四部分(第9节):赞美红烛精神。1.梳理诗歌的抒情脉络。明确:本诗共九节。开头一切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哲理。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3.2抒情的脉络1.梳理诗歌的抒情脉络。奉献的人生哲学,也就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 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的宗旨求索的过程和结果。““3.2抒情的脉络任务活动四欣赏诗句,理解诗意1.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可是一般颜色?明确:“这样”是指示代词,这里指性质,用“这样红”,表明诗人凝视着红烛,也能唤起读者对红烛的印象,想到烛火照得红亮的样子,“这样红”远比“鲜红”的形象丰富得多。“吐”字,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远比“掏”字爽快率直。““4.1赏析诗句2.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明确: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是一种邪恶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此其一。其二,“侵”字的适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曳晃动。用“着急”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4.1赏析诗句3.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引号的作用)明确:“烧”字不加引号,就不能着重标明它的特殊含义。加上引号,引人注目,字义丰富而又突出。““4.1赏析诗句4.哦!我知道了!(叹号如改逗号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明确:用叹号,经过思考找到明确后的快感显得很强烈。改用逗号,语气不强,感情色彩淡薄。““4.1赏析诗句5.才着急得流泪!(叹号的作用)明确:用叹号着急的心情表达得很强烈,改用句号,就失去了强烈的感情色彩。““4.1赏析诗句
返回首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