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已结束,还剩26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一PPT课件下载》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2.38 MB,总共有36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36页
- 2.38 MB
- VIP模板
- pptx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1.解典故,理解典故含义和作者情感。2.吟词作,感受这首词的豪放词风。3.赏名句,领会作者爱国忧时的博大胸怀。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他曾参加抗金义军,后投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诚挚的爱国情怀。文武双全辛弃疾于绍兴十年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败亡已十三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1161年,21岁的辛弃疾率众两千多人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后耿京被叛徒出卖杀害,辛弃疾亲率 50 骑,直入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威震一方。壮志未酬南归的辛弃疾一再奏表,主张北伐。朝廷虚与委蛇,只派他地方官职,不给他带兵的机会。他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等,多有利国便民举措。从 43 岁起,他闲居江西信州达20余年。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但他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主张。然而由于政敌的排挤,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最后郁郁而终。词坛巨星辛弃疾文武双全,却一生不得重用,只能寄情于填词。稼轩词作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其词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成就极高,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者。2.背景展示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此时词人已66岁高龄。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权相韩侂胄起用。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准备发动北伐。而辛弃疾执政的镇江濒临抗战前线,他本以为此时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3.名家点评(1)此词集中不载,尤隽壮可喜。朱文公云:辛幼安、陈同甫,若朝廷赏罚分明,此等人皆可用。——南宋罗大经(2)稼轩词中第一。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明代杨慎(3)典故一经其手,正不患多。——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卓人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题解地点题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牌名北固亭:《读史方舆纪要》:“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回岭斗绝,势最险固。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南梁)大同十年,(梁)武帝改名北顾亭。”盖取其不忘中原之意也。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豪迈、痛恨悲愤、消沉感情基调这首词中,哪些句子点明古人古事?这些典故分别和哪个历史人物有关?(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孙权,字仲谋(2)人道寄奴曾住--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3)元嘉草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草率北伐(4)佛狸祠下--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赵国名将廉颇 赏析用典孙 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何人? 何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赏析用典孙 权借古抒怀志在统一中国,有英雄业绩对英雄业绩的仰慕,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据守江东,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于建安十四年(209)在京口建都城,并且在赤壁之战中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是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1)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孙权的情感倾向的字词,并说说作者对他的态度。“千古”“英雄”“觅”“风流”等词语,表现了作者对孙权功业的仰慕,对孙权本人的崇敬,慨叹英雄难觅,遗憾之情十分强烈。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解读典故——孙权解读典故——孙权(2)“英雄无觅”,作者无处寻觅的还有什么?不仅像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英雄业绩无处寻觅,就连他们积极奋斗,勇于进取的精神也消失殆尽了,正如此时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3)作者想用这个典故表达什么感情呢?叹英雄后继无人,讽刺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刘裕借古讽今为恢复中原北伐,气吞万里对南宋主和派的讽刺赏析用典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建立宋朝。他曾两度挥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解读典故——刘裕(1)刘裕早期生活环境如何?蕴含了作者什么态度呢?斜阳照射的草树之间,平常的巷陌之内,表明刘裕出身寒微,与后来突出成就对比。他的赫赫功业,有讽刺南宋权贵失地误国之意。(2)词中哪些词语能表现作者对刘裕的情感态度?“人道”人们传颂,这是以英雄为傲,是对英雄的向往;“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的部队之精锐,以及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吞万里如虎”,更表现出刘裕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这种英雄气概让同样主张北伐的作者无比仰慕。(3)作者想用这个典故表达什么感情呢?刘裕的赫赫功业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统治者懦弱无能的批判。刘义隆借古讽今草率北伐失败对想草率北伐的韩侂胄的警告赏析用典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刘义隆(刘裕之子)。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他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北顾,宋文帝于兵败后写诗:“北顾涕交流”。解读典故——刘义隆“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封,积土为坛于山上进行祭天,以示胜利。)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 “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刘义隆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是针对韩侂胄以北伐邀功一事而作,作者借古讽今,劝谏统治者北伐不可草率,要做好准备。拓跋焘借古讽今入侵者却受后世百姓祭祀对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收复中原的不满赏析用典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字。他统一北方,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即在现在江苏省六合县东南,在山上建立行宫,后来改为祠庙,称佛狸祠。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辛弃疾是以古喻今,“”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神鸦社鼓:吃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说明中原人们已经忘却战败的历史,竟在佛里祠前频繁地迎神赛社。解读典故——拓跋焘词人写佛狸祠下的“神鸦社鼓”,是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什么情感?“烽火扬州路”与“神鸦社鼓”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扬州记录着北宋南逃的耻辱与仇恨。可是,如今佛狸祠前却是祭神赛社,烟火不断!借古讽今,叹息中原百姓忘记了国恨家仇,劝谏朝廷勿忘收复失地。表达了作者急切、沉重的心情。廉颇借古抒怀赵王派使者探望廉颇极力表现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赏析用典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兵攻打赵国,赵王有意起用,遣使问讯。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能战。使者受廉颇政敌郭开贿赂,回来谎报赵王说:“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罢。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解读典故——廉颇作者和彼时的廉颇在处境上有什么可比之处(异同)?运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同:都是“烈士暮年”,同样空怀一腔忠贞,却又报国无门。异:廉颇尚有人“问”;一句“凭谁问”(靠谁来问呢),显示出辛弃疾此时已经无人来“问”了,更加悲怆。意图: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年岁虽高,尚有余勇,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同时也劝谏朝廷能重用人才。赏析用典孙 权刘裕刘义隆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借古讽今志在统一中国,有英雄业绩对英雄业绩的仰慕,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为恢复中原北伐,气吞万里对南宋主和派的讽刺草率北伐失败对想草率北伐的韩侂胄的警告赏析用典拓跋焘廉颇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入侵者却受后世百姓祭祀对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收复中原的不满赵王派使者探望廉颇极力表现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不受重用、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结合全词看,这些典故有哪些特点?①典故多。全词双调104字,上片两处用典,下片四处用典。②“内容有侧重。上片典故所及侧重人”——曾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下片典故所及侧重事”——与北伐抗金的需要和愿望有关的历史事件。③感情有侧重。上片典故侧重体现感慨、深沉的情感;下片典故侧重体现暗讽、慷慨和悲愤的情结。 疑难句理解后世的人们把历史上的入侵者的行宫误以为是一座福佑人民的神庙,春秋祭祀。时代已冲洗掉民族耻辱的意义。一二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振作恢复中原,再过几十年,恐怕南宋朝廷也会在历史上消失,沦陷区百姓久而久之也会安于异族的统治。想到这些,辛弃疾对南归后的四十三年的经历感到不堪回首。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登高望远,引出了对43年前的一段经历的回忆:在他22岁时,曾经穿越战火纷飞的扬州古道,奔驰南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请简要回答。本词的上片主要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怀想与仰慕,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宏伟志愿,同时又流露出一种“时不我与,英雄难觅”的隐伤之情。下片讽刺了当朝者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对比目的作用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 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 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四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结合词句内容,完成下表。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辛词长于用典,《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很多典故,是否有堆砌之嫌?Ⅲ延读 疑难探究,思维提升(观点一)没有堆砌之嫌。词中典故不在于多少,关键在于运用是否恰当。这首词中所用的典故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其余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的,是“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的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来说,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观点二)有堆砌之嫌。辛弃疾作词好用典故,导致词作不易读懂,本词仅有百余字,但写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有“掉书袋”之嫌,在历史上就有人(岳珂)给他指出过。课堂小结:上阕孙权:英雄难觅刘裕:金戈铁马建功立业令人仰慕下阕刘义隆:草草出师——警告当朝词人:烽火扬州——愤斥偏安廉颇:尚能饭否——壮志未酬咏史抒怀借古讽今本词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孙、刘功业的赞扬、向往,对南宋统治者草率用兵和不思收复中原的讽刺、不满,表现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诗歌主旨比较《念奴娇》与《永遇乐》的异同:相同点:①内容上:均借某地怀古②意境上:均雄浑壮阔(豪放派)③主旨上:均怀古伤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不同点:①苏轼:风格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豪放飘逸。②辛弃疾:风格含蓄蕴藉,激愤沉郁,读来心情更沉重。课外名句——辛弃疾名句(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2)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5)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