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已结束,还剩14页未读,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读书:目的和前提》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一PPT课件》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595.68 KB,总共有24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24页
- 595.68 KB
- VIP模板
- pptx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导入关于读书,我们有很多熟悉的认识,比如“开卷有益”,比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那么,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去读书?而读书又会有怎样的乐趣?学习黑塞的文章,也许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他(黑塞)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诺贝尔奖颁奖词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思路。2.研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重点语句。3.探讨了解读书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梳理正确的学习观。目录01.知人论世02.通读梳理03.精读探究04.写作拓展壹知人论世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认识作者所获荣誉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写作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黑塞受中国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很大,所以他才会笔随心走,其作品又具有心理的深度、哲学的深度。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是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的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份授予五个奖项的获得者。文学奖就是奖项之一。文学院院士、大学和其他高等学校的文学史和语文教授、历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各国作家协会主席才有权推荐候选人,本人申请不予考虑。推荐书每年1月1日前交瑞典文学院,11月1日前后公布选拔结果。授奖一般是因为某作家在整个创作方面的成就,有时也因为某一部作品的成就。诺贝尔文学奖一百多年来,1914、1918、1935、1940至1943年因战争没有颁发。1904、1917、1966、1974年奖金由二人平分。根据创立者的个人遗嘱,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1900年经国王批准的基本章程中改为“如今以来创作的”或“如今才显示出其意义的作品”,“文学作品”的概念扩展为“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即包括历史和哲学著作。文学奖金由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基金会统一管理,由瑞典文学院评议和决定获奖人选,因此,院内设置了专门机构,并建立了诺贝尔图书馆,收集各国文学作品、百科全书和报刊文章。认识文体——随笔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贰通读梳理读书:目的和前提第1段 第2段第3段第4段5~7段第8段任务活动一 导图引路,概览全文阅读课文,依据下面表格中的提示,概括相应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论证思路读书:目的和前提第1段 第2段第3段第4段5~7段第8段任务活动一 导图引路,概览全文阅读课文,依据下面表格中的提示,概括相应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真正的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自己的爱好是开始阅读的凭借个性或人格是教养的提前作者迷恋阅读的情形再次强调必须读杰作读书:目的和前提一、读书的目的二、读书的前提三、针对现实,提出读书建议:阅读杰作段1:什么是“真正的修养”段2:获得重要途径之一——研读世界文学段3:认识自己,凭爱好读书段4:读书前提:个体的个性或人格追求段5—7:自己读书经历为例证明主旨归纳文章阐述了读书目的和前提,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叁精读探究任务活动二 探究文本内容1、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明确】①在内容上,简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无功利无目的。②在结构上,引出下文获得真正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读世界文学。2.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明确】阅读经典作品,可以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和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关的生动联系,与人类保持一致。也使得自己的人生充实、高尚,并越来越有意义。 3、黑塞倡导什么样的读书观?(1)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人民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像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作者认为:要读杰作,特别是阅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2)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象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作者认为:要有正确的阅读的态度,要读杰作,怀着敬重之心、庄重之感,进行爱的阅读,要花力气、下功夫,认真对待。任务活动三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1、黑塞在文章开头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认为“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明确】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也就是说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2.作者写道:“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明确】读书人必须具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没有个性或人格,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就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3.你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明确】读书人必须具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没有个性或人格,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就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4.文章最后一句“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有什么样的深刻含意?【明确】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杰作的伟大的。任务活动四 论证方法总结作为一篇议论性随笔,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①举例论证。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列举自己读书的经历来证明读书要以读者的个性或人格追求为前提。化抽象的说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②对比论证。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如拿印度文学与中国经典著作对比,突出中国经典著作让“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反相成,各得其所”的特点。再如读巴尔扎克作品的前后对比等,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③比喻论证。如“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形象地表现了获得修养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短暂的功利性行为。肆写作拓展“阅读”话题作文片段“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学子们的呼喊曾经震撼世界。今天,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不同的是,它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它们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